top of page

建構愉快學習的四項建議

給他們選擇家課的權利

我說的選擇,是允許學生自行在老師所設的範疇內選擇家課。很多時候,我們因為「同步教學」的關係,而給學生同樣的家課。學生經常在無可選擇的情況下完成老師指派的家課。哪管是功課的份量很少,但經年如此,便產生了對功課的厭倦感,這厭倦感大大影響上課的心情。假若老師在設定功課時,分設多份,其一為極容易版本,唯份量較多;其二為能力轉移版本,份量一般;其三為要動腦思考版本,不多於兩題。老師允許同學們在這三份分家課中,選擇自己的家課。學生雖然還是要做家課,但因為那是自己選擇的家課,其抗拒情緒必定遠低於老師指派的「定食」,低抗拒的情緒,是愉快學習的基石。

告訴學生「一山還有一山低」

教育市場化後,惡性競爭進入校園,老師承受的壓力不比學生低。學生的成績,成為老師的「業績」。為提升「業績」,老師會因應情況,對學生施壓。結果是兩敗俱傷,就算成績有所提升,也是慘勝,因為學生可能會厭學。若學生厭學,他們哪會愉快學習呢?不愉快學習背後是痛苦。逼迫是沒有效能的,安慰才有效益,所以,學生的表現不理想時,你該對他們說:「不用難過,一山還有一山低,比你差的人多着呢。」說這話的目的,不是放棄,而是接受——接受學生現在的情況,當學生感受到你接受現在的他們時,他們上課便沒有壓力,想到自己「不是最低的山」,學習一定會愉快。

積極談論老師的工作

學生和老師都一樣,每天上課後總會精疲力竭,這是正常的。假若我們在正常上課時間內,偶然抽少許時間,和學生談論你教學工作的喜與樂、困與憂,也讓學生說說上學的苦水,這除了可讓學生盡訴心中情外,也讓他們明白老師在工作時所遇到難題。他們明白你的苦困,或會引發起他們對你的認受與同情,師生的關係融為一體,進而共同建立「不以己悲」,共同享受每一天,這不是有利於學與教嗎?

讓他們不時做點喜歡的事情

現今的學生,對於老師的口頭讚賞與鼓勵,雖未至於麻木,但口頭讚賞與鼓勵的效果,並不如專家所說的那麼有效。就如學生在課堂上打機,你請他把手機關掉,那一刻,他雖然把手機關掉,並且得到你的讚賞,但他心目中的「被打壓」,給他的感覺是不愉快的。為何我們不乾脆的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們一點時間去放鬆,做自己喜歡的事情?假若在學習的過程中,同學們有這麼一點的空間,做自己喜歡做的事,對他們來說,學校再也不是死氣沉沉,令人鬱悶的古堡了。

教育當局,推行「愉快學習」多年,聚焦於老師改變教學模式及學生的學習模式,卻從沒有從學生的感受着眼。古希臘洛普丁的一句名言:心靈如果不美,也就看不見美。同樣,沒有愉快的的心情,也就沒有愉快的學習。同學每天從早上8時開始便處身校園,直至下午3時30分放學為止,這六個多小時的緊湊學習,若沒有愉快的心情,哪來愉快學習?看來師訓的課程發展,除了加入如何建構學生的抗逆能力外,也要加入如何建構學生的愉快心情。

Featured Posts
Recent Posts
Archive
Search By Tags
Follow Us
  • Facebook Basic Square
  • Twitter Basic Square
  • Google+ Basic Square
bottom of page